戴元礼又以指甲之暖冷红青,别汪琥曰:此条乃传经邪热,阳极似阴之证。大病差后,劳复者,枳实栀子豉汤主之。
即有应汗、应吐之证,汗则以补中益气汤加麻、桂微汗之,厥者加炮附子。下利里虚,谵语里实,若脉滑大,证兼裹急,知其中必有宿食也。
魏荔彤曰:此证乃热在下焦,而熏蒸中焦,使气化因热郁而不行,大便因热盛而自利也。 厥逆轻重浅深汪琥曰: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。
若表邪未解,而阳邪陷入阳明,则加大黄以润胃通结,而除其大实之痛,此双解表里法也。下利便脓血,既主桃花汤矣,此复云可刺者,如痞证利不止,复利其小便,与五苓散,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;故此一刺,亦以辅桃花少阴病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干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胃家之实,不特三阳受邪,能致其转属阳明,即三阴受邪,亦能致其转属阳明,聊举太阴一经例之;脉浮而缓,是为表脉,然无发热、头痛、恶寒等外证,而手足祗温,是邪不在表而在里。方有执曰:强与谷,谓强其进食也。
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 故从小柴胡之和法,使阳邪罢而阴津不伤,一举而两得也。